發揮清真食品優勢實現互惠互利互贏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在會上表示,清真食品是全球食品工業中的重要板塊,具有消費群體獨特、對原輔材料選擇嚴格、全球消費市場龐大等優勢,因此長盛不衰,已形成24萬億人民幣的產值,預計未來五年全球將形成清真食品近40萬億人民幣的大市場。
我國將清真食品歸類為少數民族食品及西部特色食品,產業發展的主體在西部,中小傳統企業為其主要發展形態,近年來開始加速工業化進程。由于清真食品世代沿襲“講潔凈,嚴選擇”的古老屬性,與現代食品安全的理念相通,所以食品安全的系數相對較高,消費者的認知相對正面。在中國食品產業的大布局中,清真食品具有傳統特色鮮明、產業鏈安全文化道德基礎相對較高、發展節奏相對平緩、國內外獨特消費群體的市場需求空間加大四個鮮明的優勢與特征。
近年來,我國清真食品的標準化、工業化水平有所提升,中國西部農產品深加工亦有了價值提升的優質載體,將有效提升中國清真食品工業的整體水平,助其進入一個難得的成長期。
我國食品企業的“西進”步伐從10年前布局,近5年加速。以天津春發為代表的知名企業精心布局,與當地的傳統優勢互補、供給側改革目標對接,建設一流的確保安全與環保的清真食品企業,顯示了企業家的戰略眼光。吳忠市以其在西部回族聚集區獨具優勢,及創新的服務理念,有效吸引企業上山下鄉,壯大了自身優勢,使中國清真食品的發展在西部有了現代化的家園。陳君石、孫寶國、胡小松等食品領域專家及其團隊多年前便開始專注于西部清真食品產業的研究。國家科技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規劃中,西部特色食品重大專項的立項及實施也得到科技界專家的支持,各界共同為推動西部清真食品產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帶一路”提出互惠互利,企業要通過“一帶一路”走出去,跟周邊的國家實現互利互惠的發展。“一帶一路”涉及歐亞非65個國家,占世界總人口的44億,經濟總量占到21萬億美元,占全球經濟的24%,貨物及服務出口量占全球的28.6%,2015年我國與沿線國家貿易額達1.26萬億美元,占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的25%。
“一帶一路”為我國清真食品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全球清真食品貿易額去年達6500億美元,僅中東地區的清真食品就達到了1500億美元,中東伊斯蘭國家超過80%的清真食品都依賴進口,我國清真食品出口額約55億美元,可見絲綢之路的經濟帶數十個國家30億人口的互聯互通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傳統配方創新發展弘揚傳統特色食品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表示,西部食品產業的發展要與食品產業發展的大趨勢融合,調味料在其中承擔著為食品增香調味的使命。
食品風味是食品的靈魂。調味料行業承擔著弘揚傳統飲食文化和調味料制造的使命,這不單融合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飲食文化,也融合了現代科技,這個理念比西方的制造理念要先進得多。孫寶國認為,中國調味料行業的發展也面臨著一個調整,我們要向西發展,要到寧夏來,要到吳忠來。春發集團是中國調味料行業的領頭羊、排頭兵,其子公司寧夏春升源公司投產為調味料行業做出了榜樣。從春發走過的25年歷程,人們看到了中國調味料由小到大,由大到強的發展。
天津春發生物科技集團首席運營官張俊杰認為,當今時代,互聯網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和層出不窮的商業模式正在迅速改變著各行各業的競爭規則和人們的消費行為。如食品消費熱點的快速變化,使得大單品、長壽命產品的培育難度越來越大、成功概率越來越低,越來越多地被地域化、個性化、多樣化、快捷化的產品所取代,靠一個產品稱霸幾十年的時代可能一去不復返了。工業時代是“大生產+大零售+大渠道+大品牌+大物流”,而互聯網信息時代,是“小而美”的時代。傳統的依靠規模取勝的企業將面臨多品種、小批量、柔性制造的諸多挑戰。尊古與創新的矛盾統一是食品業永恒的主題,而西部民族特色食品正是有待挖掘的寶藏。食品企業應采取“傳統配方+現代工藝+互聯網傳播形式+現代物流體系”的方式緊跟時代潮流,減少中間環節,以滿足消費需求。春發集團成立25年來,始終把“為人們的生活增添滋味,提供美味享受”為使命,業務定位為為工業化咸味食品提供風味標準化解決方案、生產安全美味的產品。
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馮恩援分析,全國共有餐飲網點數348萬家,從業人員約2000萬。中國餐飲業2016年止跌回升,營業收入3.58萬億元,同比增長10.8%,這和行業的努力和其他行業的支持是分不開的,需要和食品工業密切聯系才能更好地發展。
大眾需求市場正在進入一個良好的階段,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新興業態跨界合作發展、“互聯網+”餐飲競爭白熱化等特點。西
0539-7057027